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作为首提地的杨浦,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生活青春涌动,一起来感受这座越来越“YOUNG”的人民之城……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5周年。作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5年来,杨浦全区上下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最优的供给服务人民,成功打造一幕幕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实践剪影。杨浦区政府新闻办、人民网上海、杨浦区融媒体中心推出“人民城市 杨浦答卷”,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生动图景。
作为人民城市理念首提地,近年来,杨浦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联动多方资源,探索形成“聚资源、聚智慧、聚”的治理新路径,高品质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生活秀带”不断上新。
开放、多元、融合……近年来,杨浦区把贯彻落实“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作为杨浦人民城市新实践和创新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和载体,通过“一区一图”、社区蓝图及年度计划的编制,在全区共划示生活圈33个,并在全区范围内落实“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基本单元全覆盖,让这个城市的“最小单元”承载居民生活的无限可能。
为“全人群”打造高品质生活,是社区治理的重要课题,也是构建完善“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应有之义。
今年5月,70岁的228街坊迎来了“焕新”一周年。曾经的上海市首批“二万户”工人新村住宅摇身一变,成为“1+n”人民城市理念与实践宣传阵地矩阵中的“排头兵”。在经历“修旧如旧,留存风貌”的精心打磨后,228街坊最大程度保留了工人新村时代的历史印记,植入了多元的社区商业和服务功能,成为全龄友好“15分钟社区生活圈”集聚地。
更新后的老街坊兼具人文温情与时代潮流,这在杨浦并不少见。位于杨树浦路3061弄的老式花园洋房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功能残缺,逐渐成为被“忽略不计”的社区一隅。今年,老洋房“旧貌换新颜”,在重新规划之后变成“市民园艺中心”。这不仅为居民们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园艺的平台,也成为承载社区记忆、促进社区融合发展的自治舞台……
小到社区“边角料”再利用,大到街区整体规划,都离不开社区规划师团队。自2018年以来,杨浦区与同济大学紧密合作,依托学校建筑、规划、景观专业优势,在全市首创了区级层面的社区规划师制度。依托高水平专家团队和社区规划师专业力量,杨浦创新打造了如创智农园、“一脉三园”、阜新路“美丽街区”等大批社区更新亮点项目。
为进一步发挥以社区规划师为代表的“三师三顾问”专业力量,杨浦持续加强机制创新,升级社区规划师制度2.0版本,赋能团队进一步引领“生活圈”品质提升。
近日,杨浦“人民坊”设计方案征集评选结果出炉,“链接·全龄有径”、 “明灯暖舍”“广场上的‘家’”等6项优秀作品获评,无一不体现群众对宜居社区的美好愿景。
为打造“共创治理机制、共商社区需求、共绘规划蓝图、共建社区家园、共评治理成效、共享治理成果”的自治共治模式,杨浦区充分运用多渠道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机制,广泛听、汇民智,累计召开人民建议征集会百余场,回收调查问卷超万份并创新开展社区生活节、工作坊、“一米高度看城市”等多形式有益探索。
今年6月,2024五角场街道社区生活节在复旦经世书局及其周边区域举办。除了社区表演与社区市集等传统公益活动,现场特别举办的“15分钟生活圈问需求计工作坊”吸引了来自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一同学习探讨。
五角场街道社区生活节是杨浦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建议征集特色活动之一。自创办以来,活动充分运用多渠道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机制,加强“区校联动”,进一步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也让“生活圈”成为激活社区治理的新动能。
杨浦大桥下,世界技能博物馆落户在了101岁的永安栈房里。市民游客称:“新老结合会碰撞出很不一样的东西,又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风格。”
漫步在杨浦滨江,曾是远东第一大活力发电厂的杨树浦发电厂如今成为市民共享的“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干灰储灰罐摇身一变成为了艺术空间。
放眼15.5公里杨浦滨江,像永安栈房这样的不可移动文物、优秀历史建筑足有87处之多。杨浦根据工业遗存的现状和历史,实施分类保护,既要延续文脉,也要激发更新动能。
当工业遗存遇见都市生活,在未来的杨浦滨江,还会碰撞出无限可能。在新质生产力、“双碳”站上产业转型“C位”的当下,城市更新亦面临着全新课题。
数字、低碳,探索可持续的城市建设与更新正赋能城市的创新发展;兼顾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以人为本”的顶层指引,正赋予人民去探索美好品质生活的更多可能。
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也是“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提出十周年。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是落实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杨浦区作为人民城市理念首提地,做好“人民城市新实践”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抓手。当前,杨浦正积极推进228个年度项目,聚焦“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以“15分钟”为半径,奋力“圈”出人民城市的杨浦样板。